43年 就为了一头牛?******
有这么一种牛
它出生在内蒙古乌拉盖草原
现在足迹却已遍布全国
图源:农民日报 华西牛牛群
它让我国拥有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打破了我国肉牛主导品种
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科研人员们为了它整整研究了43年
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华西牛!
为什么要研究牛?
我国是农业大国,牛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动力来源,被称为六畜之首。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二十世纪80年代,牛逐渐退出农业生产,传统役用牛培育逐渐式微。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肉用牛的需求日渐增加。
怎样把牛从过去的“役用”转变为“肉用”,推动我国养牛业由传统养殖向现代肉牛产业跨越,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图源:摄图网
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关键,是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但由于农耕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牛育种起步较晚,到20世纪80年代,肉牛生产水平仍旧很低、肉牛良种覆盖面小、主导肉牛品种种源严重依赖进口。我国肉牛生产群体中占比65%的西门塔尔牛杂交群体的供种长期依赖国外,核心种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0%。
华西牛有多“牛”?
2021年底,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华西牛”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自此,我国自主培育的,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符合肉牛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肉牛新品种诞生。
图源 :农民日报 “华西牛”新品种审定证书
“华西牛”毛色以红色、黄色为主,少量白色花片相间,腹部、头部、肢蹄、尾梢均为白色。公牛体格强壮、背部宽厚、肌肉发达;母牛体形匀称、性情温顺。
图源:中国农科院 华西牛种公牛、种母牛
1. 适应性“牛”
华西牛繁殖性能好,适应面广,既能适应我国的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
2. 肉量产出体重“牛”
华西牛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公斤,成年母牛550公斤以上,屠宰率62.39%,净肉率53.95%,平均育肥期日增重达1.36公斤,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市场竞争力“牛 ”
据预计,到2025年,“华西牛”每年可提供进站采精公牛400头左右,我国肉牛自主供种率提升到70%。到2027年,每年提供优秀种公牛将达到500头以上,自主供种率将达到80%,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按照当前遗传进展推算,“华西牛”再经过5-10年选育提升,其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和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标将媲美美国、澳洲等顶级肉用西门塔尔牛核心群。“华西牛”优秀个体冻精可以对外出口,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3年科研长跑,关关难过关关过!
“华西牛”培育工作起始于1978年,2002年至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李俊雅带领团队在云南、湖北、新疆等地调研后,目光最终停留在内蒙古乌拉盖草原。这里的牧民世世代代养牛和羊,牛群经过改良,是肉牛育种的理想基地。
图源:澎湃新闻 乌拉盖草原
1. 遗传进展慢?用基因组选择技术!
育种之初,李俊雅的团队就遇上了巨大难题。由于肉牛世代间隔长,繁殖效率低,且生产模式复杂,育种数据收集难度大,导致肉牛育种遗传进展缓慢。
图源:农民日报 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牛肉脂肪酸含量测定
为此,李俊雅团队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华西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率先将基因组选择技术应用到育种工作实践中。参考群内的全部个体既有表型数据如体高、体重等,又有基因型数据,通过参考群体可以评估后代个体的种用价值好坏,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实现早期选种留种。
2. 基因芯片昂贵?多方支持!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生物芯片,能够对个体基因型进行测定。利用芯片分型的基因组信息,对个体进行准确的育种值估计,实现早期选种,是全基因组育种技术所依赖的重要工具。
“最令我难受的是2012年前后,我们的课题一分钱也没有,甚至到了要借钱干活的境地。”李俊雅说。在选育提高阶段,基因组选择技术所需的基因芯片需要从国外进口,而当时的进口芯片一头牛的测定费用就高达3000多元。李俊雅寻求企业、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就这样,团队继续一边干活,一边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图源:农民日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
3. 课题结束意味着保种灭亡?打破“魔咒”!
育种界里有一句老话,“课题结束之时就是保种灭亡的开始。”肉牛新品种通过审定并不意味着育种的结束,能不能推广下去,能不能保持品质,是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俊雅及其团队把解决方案定为联合育种。最初,团队与15个养殖户建立了合作。2018年,成立了有22户成员的乌拉盖管理区博昊良种肉牛繁育专业合作社。到2022年,全国“华西牛”核心场户达41家,联合育种企业总数达60余家,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华西牛联合育种模式,先进育种经验逐渐推广至全国。
图源:腾讯网 255头华西牛从乌拉盖管理区顺利启程,远赴山西
资料来源:农民日报、澎湃新闻、科技日报
整理:董小娴
提升整体安全防御能力 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浪潮云安全云ISP实践与思考******
左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022年,《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大重磅政策从“立”而“行”,国资委相关政策陆续发布,区域性政策集中释放,网络安全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安全形势愈演愈烈,网络安全空间攻防对抗持续加剧,安全需求不断演变进化。
在政策支持与需求双向拉动之下,作为行业云安全运营专家,浪潮集团旗下浪潮云依托“AI+大数据”能力,以安全运营的理念打造浪潮云安全云ISP,构建安全运营中心平台,以浪潮云在全国建立起的一朵最大的分布式云为依托,形成服务模式创新,实现覆盖上千客户的分布式安全运营;同时,以“平台+服务”模式,升级打造安全产品体系,为用户提供覆盖云原生安全、数据安全、云密码服务、容灾备份以及安全运营等安全服务。
共创共赢
专业安全荣获权威认可
2022年,在与用户、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之下,浪潮云在多个安全细分领域取得傲人成绩。宏观层面,浪潮云积极参与国家监管部门对云业务安全合规的监管,在保证业务合规经营的基础上,以扎实的安全技术能力及落地经验为国家安全合规监管工作建言献策,备受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认可。
在云原生领域,依托多年积累的云计算及安全服务经验,结合全国最大的分布式云场景,浪潮云提前布局云原生安全持续发力,构建了完备的云原生安全能力,可满足各行业用户的原生应用安全需求,《2021-2022年中国云安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浪潮云位居云原生安全市场第一位。同时,浪潮云全新升级迭代的云原生安全资源池V2.1产品,在当前国内唯一的云原生安全成熟度评估中收获首批L4级别的认证。
中国云原生安全市场第一位/云原生安全成熟度L4级别认证
护航安全
安全运营助力数字强省
荣誉来自孜孜不倦的实践探索。基于在安全领域的专业创新和精准洞察,浪潮云打造“123”安全运营体系,即1个安全运营平台,2个联合安全实验室,3个中心(安全咨询中心/威胁情报中心/安全运营中心),持续增强面向用户的行业云安全运营能力。
数字政府安全运营体系
2022年,以云御安全运营中心V3.0为核心产品的浪潮云安全云ISP,成功中标某省大数据局数字政府安全运营中心项目:通过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扩大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范围,推进与各类政务业务系统的对接,形成全省一体化安全监测能力。同时,以特色的“AI+威胁情报”能力赋能数字政府安全威胁闭环处理,全面助力数字政府打造“责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备、协同高效”的网络安全体系。
全域创新
多维发力夯实产品序列
2022年,浪潮云始终以数据安全作为核心研究方向,并与国内高校及国家级科研机构成立联合实验室,关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用充实的技术实力保障云上用户业务安全稳定,通过运营让安全真正产生价值。
浪潮云主打“云服务+密码”的形式,为云上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商用密码服务能力。在政务市场率先以服务目录形式按需提供商用密码能力,帮助客户“省钱、省事、省心”地完成应用国产密码改造,在西南某市,协助云上20多套业务系统顺利通过商用密码应用性安全评估。
浪潮云密码服务平台
在数据容灾备份方面,浪潮云基于不同行业灾备需求场景,形成了跨云容灾、混合云容灾、应用双活、多服务商互备等方案,在全国多地建立了同城双活以及异地灾备中心,形成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浪潮云同城双活灾备中心
心之所向
以云原生吹响前进号角
在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催生出更加多元的安全体系建设需求。面向2023年,浪潮云安全云ISP将充分依托数据运营优势,聚焦云原生及SASE方向,打造“原生平台安全”、“原生应用安全”、“原生数据安全”三个原生安全产品系列,打造覆盖“云、网、边、端”的全栈安全产品,夯实一体化云原生安全服务体系,以“平台+服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能力。
在新一代行业云MEP战略的加持下,浪潮云将继续携手“浪潮云安全联盟”生态伙伴,广泛汇聚安全行业各领域人才,推动威胁情及生态渠道共享,持续提升整体安全防御能力,为党政、企业客户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作者系浪潮云安全云ISP产品总监)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